|
华为开关电源发展历史华为开关电源发展历史华为技术于2001年剥离了电源部门(安圣电气),以7.5亿美元出售给了美国的艾默生公司(Emerson),有了一件暖身的小棉袄。 2000年底,任正非写了一篇有名的文章《华为的冬天》,文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2000-2002年的IT泡沫破灭,对全球通信设备业影响甚大。当年如日中天的娇子,开始走下坡路,如朗讯、摩托罗拉和北电等。 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2001年,华为在国内又遭遇到了CDMA和小灵通的双重失利。 天无绝人之路。华为技术于2001年剥离了电源部门(安圣电气),以7.5亿美元出售给了美国的艾默生公司(Emerson),有了一件暖身的小棉袄。华为大跨步开展了在海外的开疆拓土,开始了艰苦卓越的“远征”。 此后十多年,艾默生网络能源在资本市场上为股东们持续创造了很好的回报,回过头来看,这个买卖很值得! 一夜间,苦逼的华电中资企业雇员就变成了外企艾默生的金领。 几年以后,其中一些有梦想的人,又选择了离职创业,这就是电力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里赫赫有名的“华为电气—艾默生”创业系(以下简称为华电系)。他们兼具民营企业家绝境求生的拼命精神,也具有外企规范的运作能力,及广阔的国际视野。 这个群体,目前已经有了十家A股上市公司,还有一家被外企大规模并购。该体系中还有不少尚未上市的创业企业,也正以坚定的步伐向前发展。 这是中国产生A股上市公司数目最多的创业体系,超过了中兴系、BAT中任何一家离职员工创业系。 无独有偶。2006年华为将所持的华为3COM的49%股份以8.82亿美元悉数出售给美国3COM公司,在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再穿上了一件小棉袄。 在后来3COM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过程之中,也形成了同样具备“土鳖精神”与“国际范儿”的华三创业系,如宇视科技(中国智能安防三强之一,与千方科技合并)、迪普、宏杉、数梦工场等,本文后半段有叙述。 出售华为电气,获得了过冬的棉袄 华为做通信电源的公司,内部都叫做华为电气。前身是华为技术的子公司莫贝克(莫尔斯、贝尔、马克尼三个通信技术发明人),后更名为华为通讯公司,后来再整合电源部门成为了华为电气公司。为了出售需要,最终更改公司名称为“安圣电气”。 电源界最专业的公众号“电源老代”是代新社运营的,大家称他是“电源村”村长。他也是“一路有爱”(华为电气,艾默生离职员工社群)的发起人。 他是1997年东南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华为电气的,我们是校友。我一直想考证出我们两个500年前本是一家,但是尚未成功。上个世纪,不少人图方便,将“戴”不规范地简写为“代”。但是“代”姓原本也是存在的,历史上还有过一个“代国”。 老代出生于陕西富平,他经常絮絮叨叨诉说起家乡的鲜柿子,让我们口水长流。每年“立秋”后渐渐转凉,他都在公众号卖他老家新鲜出炉的柿子。销售期只有一个月,过期不候! 代新社(左)与戴辉 言归正传。我做GSM移动通信主设备,对手都是全球列强,难啃得很。但电源是配套业务,不是华为的通信主业,对手基本上是国内公司,因而华为电气的收入和利润都很好,很有卖相。 1998年,我陪时任华为电气总裁的聂国良见新疆管局计建处处长。交流中,处长说起了一个故事:乌鲁木齐邮电局门房大爷凑钱投资了华为电气(莫贝克)27万元,分红赚了好多钱。让人羡慕嫉妒恨! 我第一次下一线是1998年去南京办,负责电源的销售经理带我去移动公司见客户,感觉他们卖电源的特别有面子。我这个卖GSM主设备的,客户很客气,但是浅谈则止。 2001年10月12日,华为以超过净资产400%的价格约7.5亿美元,将旗下电源公司安圣电气出售给艾默生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次年3月,安圣电气更名为艾默生网络能源(下称“艾默生”)。 身为副总裁的童永胜是这项工作的主要推动者。“当时我们找了很多家,最开始的时候朗讯想收购,后来没谈成,反而它把自己的网络能源部都卖掉了。后来又跟好几家谈,最后锁定了和华为电气有很好互补性的艾默生,7.5亿美金。” 这是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对美出售高科技资产的案子。华为母公司副总裁郑宝用(阿宝)总负责这个项目。 2008年我去郭平先生领导的企业发展部工作了三年,同仁们一直奉阿宝是华为资本运作的鼻祖。 项目刚刚做完的2002年,郑宝用在工作中突然晕倒,经检查发现得了脑癌,在美国治疗了一年之久,奇迹般地痊愈。 和老板不同,阿宝非常善于对外交流。我带了个政府团请他在展厅讲解,他信口就说:我们华为的交换机太先进了,特别节省机房占地面积还超级节能。我们两个机柜的交换机容量,如果电信局用老设备要达到同样的容量,要占满这整个展厅这么大的面积! 真是吹牛皮不打草稿啊!近日查资料,才发现阿宝所言是有道理的,不好意思,我错怪了他20年。 邮电部老部长吴基传回忆了中国电信业30年历程:“中国的通信设备,开始时候都是机械的人工电话,现在有些机械人工电话只能到博物馆才能看到,电影《列宁在1918》中就是供电交换机。我们的电话发展如果不采取程控电话,盖机房就很困难。因为机械交换机是选组机和用户机,每增加一个号就得增加一层选组机架,一个号需要上百个机架,一个机架好几百公斤,现在200平方米的小房子就(只)可以弄几万(用户),如果没有程控交换机,机房面积得相当大,不可能像今天发展的这么快。” 安圣电气的很多员工持有母公司华为的虚拟受限股。按华为的惯例,要以净资产价格回购。大家不满意这个价格,集体与华为谈判。最终协议是:继续留在艾默生工作,原所持华为股份按1:6比例分四次三年补偿及发放,即签订补偿协议时发放25%,此后三年每年发放25%。到了2004年前后,大部分原华为电气、后艾默生员工已经拿到了一笔不小的补偿。 很多国际机场里都高悬着艾默生的广告。 2013年9月 洛杉矶机场 艾默生刚开始用的是华为以前总部所在的用服大厦(华为则整体搬到了坂田)。这个楼人气旺。 前段时间,我故地重游。现在这里是创业孵化器,我还找到了任正非当年的办公室。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华为的长征》,文中写到:无数个日夜,这个50多岁的汉子就孤独地坐在这里,凝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大冲村。 1998年戴辉在用服大厦门口 尽管一夜之间,变成了外企的人,但是英语水平也不会一夜暴涨。代新社说,他第一次出国见客户,闹了个笑话,英语口语磕磕巴巴,客户同情地说:你直接翻胶片就好了,我们看得懂! 本来华为承诺从艾默生网络能源采购通信设备的配套电源的时间是5年,但实际上采购了约8年。没有想到后来这些年,华为的移动通信居然冲到了世界最领先的地位。 艾默生派到海外的人员,都会死盯住华为的人,尤其是移动产品来卖电源。代新社不惜在印尼最豪华的万豪酒店包场请华为所有人吃饭,沟通感情,我作为印尼移动产品部负责人就胆战心惊地坐在不久前有过大爆炸的的窗户边。 我还去越南河内一个电信界人士经常出没的小酒吧里喝酒。艾默生网络能源亚太区总裁 Stephen Liang先生也来了。大家一起举杯:合作愉快! 艾默生网络能源亚太区总裁 Stephen Liang先生 艾默生只派了几个人来深圳进行整合和管理,主体依然是原有的团队。副总裁付恒科(原华电)说:我们把安圣电气、艾默生能源系统及力博特的中国业务整合成了“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从而使我们的空调、不间断电源(UPS)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取得了长足增长,并通过艾默生全球分支机构扩展到了世界各地。 曾收购的爱立信电源部门也转移到了深圳,N多老外们认真转移了各种技术,含泪离开。回去后,又做了个小有名气的电源公司Telia。 当年艾默生派到深圳整合全球业务的负责人之一,后来来到华为参观了松山湖的全自动SMT生产线,我为他拍下了一张照片。 外宾访问松山湖工厂 本世纪初,大家还颇有些“西方月亮更圆”的心理。华为电气能被美国艾默生巨资收购,大家对华为技术和任正非也不由得高看了很多。 2016年8月2日,艾默生宣布将旗下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出售给白金资产管理公司(Platinum Equity)和合伙投资者,交易金额高达40亿美元! 从此,世间再无艾默生网络能源,只有维谛技术! “华电-艾默生”系是A股上市公司最多的创业群体 “电源老代”做了统计,一共有10家上市公司了,还有一拨在路上。 “据老代了解,目前还没有哪个体系离职员工创业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超过了华电—艾默生创业系。 2009年创业板开启,主打铁路信号电源的鼎汉技术(300011)打响了上市第一枪,后面主打通用变频器的英威腾(002334)于2010年1月成功上市,以通信电源和电力电源起家的中恒电气(002364)于2010年3月登陆中小板,以电梯和变频见长的汇川技术(300124)于2010年9月上市,以客车电驱为主的蓝海华腾(300484)于2016年4月成功登陆创业版,以机房精密和定制类空调的英维克(002837)于2016年12月上市。17年以电源与控制、新能源和智能家电解决方案的麦格米特(002851)、禾望电气(603063)和盛弘股份(300693)也接踵上市。2018年,欣锐科技(300745)已经获IPO批文。” 还有一大波华电系创业企业在路上。步科电气、吉泰科、爱科赛、华宿电气、艾洛维、海德森、高斯宝、上能电气、科列技术、艾特网能、威迈斯电源、海浦蒙特、澳地特、栅格科技、艾达新能源、奥耐电、艾普希隆、龙电电气(周道平)等,都在稳步发展,部分挂牌了新三板,未来可望还有一批公司会上市或被并购。 有几个企业剑走偏锋,如赛维电商是知名跨境电商;刺猬实习是HR领域的黑马;路通网络从事IPTV业务,银燕电气为无人机提供动力系统。 绝大部分企业的总部都在深圳。 电气系的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也纷纷有了华为基因,如易事特(300376国产UPS),欣旺达(300207电池PACK)等。 总部在法国(不是德国!)的能源巨头施耐德一直后悔错过了收购华为电气的伟大机会。转而求其次,2011年底收购了有华为电气基因的利德华福,花了6亿美元。 李玉琢曾任利德华福总裁,他讲了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他向任正非辞职,要回北京照顾家庭。任正非对他说:这样的老婆,你要她干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黄庆伟、张晓锋和储军峰于2007年离开艾默生市场财经部,创立了华为创业系中最早的独立股权投资平台。近年投了不少华为创业系公司。 戴辉与黄庆伟(右) 南京市政府的招商会上我遇到了汇川技术的董事长朱兴明,汇川在南京的江宁区建了园区。我厚脸皮地使劲套近乎:朱老板,我们是一个地方的啊,我是南县的,离你们华容“好近霸近”! 戴辉与朱兴明(右) 赤壁大战,曹操败退,经华容道(相信是今华容县桃花山),遇埋伏在这里的关云长。曹操苦苦求饶,关云长为情所动,义释了曹操。1930年代,我的爷爷辈十一个堂兄弟拿着扁担“下华容”,这是湖南版的“闯关东”和“走西口”。 在超过了华为承诺的非竞争期后,华为自己又建立了网络能源基础设施产品线。侯金龙,做战略的杨联,胡新跃、郑彬平、大乔等都多来自我也曾服务多年的移动产品线。从艾默生及利德华福等企业撬了不少牛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华为目前的能基产品线也是艾默生创业系一员。 华为能基做了不少成功的产品,最有特色的是创造性地将小容量分布式逆变器组合起来实现中大容量,获得市场认可,后来居上,发展迅猛。不过,华为“狼性”太强,该产品一度在指标上宣传得过了点,业界一时喧哗。 能基的任印峰同学,写了篇神文《我的打工经历》,回忆了他上个世纪闯广东时,流落街头、露宿坟地、潜伏于泥头车驾驶室的艰辛经历。 整个华电—艾默生体系的影响力如此之大,现在电力电子领域的真正实力竞争,也大抵都是艾默生以及艾默生系在相互较劲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我以前住大冲农民房的时候,门口有条步行街。潮州小老板告诉我:我们的生意逻辑是,先联手赶走外地人,自己再竞争! “一路有爱”群里有一个段子: 北大:一半同学在与另一半同学辩论; 人大:一半同学在当另一半同学的秘书; 复旦:一半同学收购兼并另一半同学的资产; 师大:一半同学在辅导另一半同学的小孩; 华电—艾默生系:一半同学在PK另一半同学! 为什么他们可以成功?访谈了很多华为电气系创业人士,发现华电系的成功有几个关键原因。 最重要的是:时机实在太好,“风猪”! 要想成大事,“天时”实在太重要。我的东南大学校友,英威腾副总裁郑亚明总结: 访问英威腾,左二为郑亚明 华电系创业主要行业:大数据-数据中心-ICT机房一体化领域;通讯电源-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以及光伏-风电行业;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驱动器-充电桩领域;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机器人领域。 这些行业近年都处于需求爆发、技术换代、高速发展的快速上升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华为电气-艾默生创业企业从事的技术领域是交直流变换、变压、变流、变频、逆变、伺服、温控等,涉及产品包括各种电源、UPS、风电变流器、高中低压变频器、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电动汽车驱动器、BMS、精密空调、PLC,伺服驱动器、伺服和步进系统、机器人、机房监控系统等林林总总。 很多行业是新生的,如随着电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王传福的比亚迪是领头羊),相关的产品有了强劲的需求。 中国制造2025中将大量采用“机器换人”策略,装备中要大量用到电力电子设备。 而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时候,大量使用到华电系创业公司开发的装备。 汇川技术对注塑机技术改造做得很成功,步科则在物流自动化AGV小车上做得相当不错。 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制造2025”也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上述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有了很大的波动。 大家不能妄自菲薄,但也确实要面对现实。一些核心器件还是要依靠上游在欧美的合作伙伴。比如IGBT这样的功率半导体芯片,主流供应商是德国的英飞凌,有时候货源也比较紧。国内也开始有了自研,如中车和斯达,但还有一些距离。再多曲折,中国制造2025也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矢量变频算法的巨大突破。 华为电气在矢量变频算法上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在中国变频器科学发展史上,这绝对是里程碑的贡献! 郑亚明讲起了旧事:当时华为电气为了研发矢量变频技术,专门在杭州设立了华为电气杭州研究所;为了研发高压变频器技术,在北京设立了华为电气北京研究所。华电杭州研究所,经过一两年的艰苦奋斗,研发成功了真正产品化的矢量控制变频器。当年研发有一段期间,几乎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2点,每周六天甚至七天。甚至有几个第一次到杭州的研发工程师,在杭州工作了几个月,也不知道西湖什么样,因为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去游玩。 但后来由于华为电气卖给了艾默生,所以该矢量变频产品的大规模商用是在艾默生收购后进行的。 矢量变频技术,在汽车和列车上都是革命性的核心技术。华电—艾默生创业系已经有多家做出了电动汽车的控制系统,行业领先,在市场上有不俗的表现。 英威腾进入列车的牵引系统。 轨道交通三大核心技术(牵引、制动、信号)之一的列车牵引系统是变频调速技术非常高端的应用。 英威腾作为中国最早的变频上市公司,募得资金后,将列车牵引系统的国产化作为了主攻目标。历经五年,终于圆梦! 2015年开始在广州8号线、深圳9号铁线线上成功商用,里程已经达到了数十万公里! 后者我经常搭乘,稳定且舒适。 牵引系统是电驱动运行设备的动力来源,除了地铁外,还可以应用于有轨电车、城际列车、动车、高铁、船舶、军工武器装备等行业。 大家的终极梦想是能有一天能进入高铁的传动控制系统! 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汇川技术凭借为电梯厂提供电梯控制部件而起家了。 伴随着平板液晶电视的广泛普及(TCL、创维、康佳深圳三剑客等),麦格米特成为最大的超薄电源提供者。 麦格米特还收购了做智能马桶盖的怡和卫浴的股权,童永胜再次展示了他的资本运作才华。 “这原本是我的客户,由于资金问题运转困难。与其看着客户死掉,自己的生意也没了,不如干脆救活它,这样对双方都好。”童永胜说。 收购不久,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写了一篇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在国内掀起一股智能马桶热潮。怡和卫浴因而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前两天,大家去参观刘江峰的优点科技,才知道他也做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马桶盖,他表示可以有效降低痔疮的发病率。有围观群众讲了个笑话:用惯了这样爽的马桶,换了其他马桶,还拉的出来吗? 刘江峰在解说智能马桶盖的功能 华为电气成功的电源产品铸就了成功基因。 上个世纪通信市场火爆,华为电气高薪招聘了很多电力电力行业的顶级人才自主研发通信电源,获得了很好的商业成功。这样成功的端到端基因,在创业的文化中非常重要。 童永胜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1996年在浙江大学电工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于1996年加入华为电气。童永胜至今还记得,办理落户手续的时候,深圳人事局的办事人员对他说:“你是第一个落户深圳工作的博士后。”童永胜以身作则,招聘了不少高人。 IPD研发管理体系,塑造了共同的语言和文化 研发管理也采用与华为一样的IPD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简称IPD)模式,这是一套产品开发的模式、理念与方法。 从流程优化和产品优化两个方面来达到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利润、有效地进行产品开发、为客户提供更大价值的目标。具体包括异步开发与共用基础模块、跨部门团队、项目和管道管理、结构化流程、客户需求分析、优化投资组合和衡量标准共七个方面。 华为电气-艾默生的创业团队,在多年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的熏陶下,有切身的实践经验,有系统的管理模式,有思维同步的团队。 中西结合,“一杯咖啡吸取宇宙能量”。 艾默生将全球的相关技术都整合入深圳的艾默生网络能源。以这个事件作为起点,中国成为了全世界电力电子领域技术最为领先的国家之一。 施耐德通过收购利德华福、德力西等公司,将研发生产,大量布局在中国。 霍尼韦尔实行了“East for East”战略,不少自动化产品的开发(如楼宇控制)也放在了中国。 早年,任正非先生认为华为一直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埋头苦干,“板凳要坐十年冷”。最近几年,任正非先生“画风大变”。他在干部大会上讲“反对高级骨干埋头苦干”,要敢于与世界名流喝咖啡,听听人家的想法,也会给我们启发,少走弯路。 “一杯咖啡吸取宇宙能量”! 在艾默生,感受到了严格的品质控制 步科唐咚与曾在艾默生做质量控制的阎立江曾有过一次关于品质的深入交流,我有幸作陪。 艾默生有很强的品质控制能力。西方公司特别讲究流程,做事一板一眼,这点与内资企业极其不同。 张晓峰介绍:艾默生每年都有严格的预测,如果销售超过了预测量,就很可能不接单了。因为这会冲击整个供应链,并导致品质的下降。 这对我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我们在华为得到的文化,是卖得越多越好。 这个领域对每一个焊点的焊接质量都有严格要求,比智能手机等民用产品高至少一个等级。 比如具备华为基因的明锐理想AOI自动光学检查设备实现了电力电子领域非常关键的“对诊断是否虚焊有确切把握”,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麦格米特、施耐德(收购了利德华福)、江森、德昌电机、台达、欣旺达、航嘉等众多全球鼎鼎大名的电力电子企业都在采用,无论是特斯拉、丰田,还是比亚迪的电动汽车的电路板,也都在采用。 艾默生重视财务指标,会裁掉效益不好的产品。 艾默生对各个产品线有严格的损益考核,如果效益不好会砍掉这个产品,团队就不得不出来创业了,毕竟大家要养家糊口。 沧海遗珠,也终于会闪光。 电力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市场分散,面对的主要是大量的散户,所以可以容纳很多玩家同时生存。 麦格米特就在湖南株洲设立了研发基地,以服务众多中小企业的小批量电源定制需求。这里房价低,熟练工好招。 反观华为的主业通信产业,有高度标准化、赢家通吃的行业特点,最终只能留下几个巨无霸。 激励制度重视人才。 华为基本法中曾提到“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通过各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可以看到,企业在上市前给核心骨干员工配了原始股权期权。员工可以通过企业的上市,获得财务收益,又保持了人才团队的相对稳定。 禾望盛小军曾向我们介绍:他们借鉴了华为的共享分红制度,但是不用员工掏钱购买这个权利。华为在之后推出的TUP计划也与这异曲同工。 重视人才,善待人才,是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 与华为一起国际化。 华为在后续的很多年后,都在全球独家集成销售深圳艾默生的电源设备。谁也没有想到,华为的移动通信从默默无闻做到了全球名列前茅,深圳艾默生的电源设备随之服务于世界各地。 02年我在柬埔寨的时候,本地服务人员,居然不小心掉了一个螺丝刀到正在运行的电源柜里。电源瞬时短路跳闸,整个系统一时瘫机。这种事件,在国内匪夷所思,在国外却可能发生。痛定思痛,后来就会在每个裸露的接头处都装上热封塑套管。 04年,印尼卖的基站里的机房监测控制器里出现了大量误报。我找了艾默生的本家戴传友博士来到万隆会议现场,结果发现是盐雾测试没有过关导致的问题,印尼空气中盐分比深圳高多了。正好遇到印尼的假期,我们在万隆连酒店都找不到,差点流落街头。 05年,我在菲律宾拿下了首都的整网搬迁项目,也顺带着销售了不少电源。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也成了小半个电源专家,对rectifier(整流器)和蓄电池的配置和报价了如指掌!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我也上了船! “华三创业系”风起云涌 2003年,华为与3COM成立了合资企业华为3COM,从事企业领域的数据通信业务。 3COM在IT泡沫破灭之后,大幅亏损,前途堪忧,而华为当时则受到思科的指控。对于这个合资,本质上是“抱团取暖”。记得当年有篇文章说“谁背谁过河”,比喻很贴切。 后来,2006年华为将所持的华为3COM(华三)的49%股份以8.82亿美元悉数出售给美国3COM公司。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华为又穿上了一件小棉袄。 后来,华为联合贝恩资本竞购3COM美国公司。美国CFIUS没有批准。 后来,美国3COM后来整体卖给了HP。借助与华为联姻,3COM从濒临倒闭到成功做大,股东获得了很好的回报。 后来,HP又出售了华三51%的股份给紫光集团,成为紫光华三。 华三原来有四大产品线:网络,安全,存储,监控。HP本身的战略是与美国其他大型IT公司战略合作,因此只保留网络产品线(核心是路由器与交换机),其他业务基本放弃。 于是安全领域有了迪普,存储领域有了宏杉,还有与阿里紧密合作的数梦工场。 与华三和华为纠缠多年的贝恩资本出巨资给惠普,于2011年底将华三的监控业务私有化并剥离出来。通俗点说,就是“赎身”啦,该业务负责人张鹏国遂率五百余人成立了宇视科技。 宇视显然错过了最佳战机,然骨子里的狼性基因和战斗意志,以及非常鲜明的企业文化,让宇视迅速从一堆差不多规模的小公司中脱颖而出,六年内十倍增长,跻身中国三强(与海康、大华一起),世界第七。 鉴于安防三强都在杭州,数字智能安防也成了杭州的重要支柱产业。 宇视后来想在香港上市。唯香港股市当年估值太低(15倍PE),临挂牌而主动放弃,还是决定上我大A股。贝恩觉得A股退出时间太长,遂出售了其所持宇视股份,获利甚丰!贝恩这么多年总算没有白忙活。 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变化之后,宇视科技最终成为了纯内资企业,并选择和千方科技(002373)合并,融入了我大A股的海洋中。 张鹏国 宇视的创始人兼CEO张鹏国,与我还有交集。他以前也是华为无线一员。他自嘲是华为无线的西路军,这个悲壮的说法是有来历的。一个百人团队在石岩湖封闭了四个多月,生生把全套CDMA IS95系统开发了出来,2000年春节也只休息了三天。 然后却又因为形势的变化全部停掉!我曾经的同仁范晖、蔡立群、吴慧、杨联、何达炳等都在“西路军”走过一回。回忆往事,孙承说道:“光阴易逝,岁月如歌,青春无悔,荣耀山河”。 结语 华电创业系也好,华三创业系也好,俱已成熟长大了。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近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中,华为离职员工的创业项目也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华为C&C08交换机研发总裁曾浩文先生创立的京华科讯,2010年就已经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自主可控的桌面云操作系统Jingcloud,并第一个在国产CPU上运行(苏州中晟宏芯,中太服务器)!有“芯”也要有“魂”,“魂”就是操作系统! 华电系投资人黄庆伟亲历了这么多企业的成功历程,他预测:“华电系、华三系创业的成功只是整个华为系创业成功的前锋,未来还会有不少华为离职员工上市公司涌现”。 在华为工作期间,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为中华之(和平)崛起而奋斗”的精神。 Where ever we go, what ever we do, 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永远在大家心中: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不懈努力(改编自华为基本法第七条)。 引用"北航辛弃疾"张鹏国的诗结尾,这首诗描写了创业历程中煎熬和期盼的心情。 经白云机场 冷雨藏峰,闲灯锁雾,珠江(独)自东流。 万芳香残,一笛声远,司马别了汀州。 纵横半生,虚名负尽,又是葱茏时候。 关河渐好,不教人间闲愁。 阅罢春秋,无厌名酒,与君登(此)高楼。 南粤山青,秦国水冷,书生可傲王侯。 风卷暮云,斜阳画里,明月曾照白头。 天涯无碍,挑灯共论良谋。 Huawei Technologies spun off the power sector in 2001 and sold it to Emerson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750 million, with a cotton-padded jacket to warm up. At the end of 2000, Ren Zhengfei wrote a famous article "Huawei's Winter". In the article, he wrote: "A thousand sails pass by the side of the sunken boat, and ten thousand trees spring before the sick tree... "Things will turn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and this winter of network equipment supply will be as cold as it is too hot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Without foresight, without prevention, we will freeze to death. At that time, anyone who had cotton padded clothes would survive. " The collapse of the IT bubble in 2000-2002 years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global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dustry. The charming young man began to go downhill, such as lucent, Motorola and Nortel. The house leak was caught in the rain, and the ship was late. In 2001, HUAWEI encountered double failures of CDMA and PHS in China. There is no way out. Huawei Technologies spun off the power sector in 2001 and sold it to Emerson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750 million, with a cotton-padded jacket to warm up. HUAWEI has launched a great leap forward in overseas territory, and has begun the arduous "expedition". Over the next decade, Emerson Network Energy has continued to generate good returns for shareholders in the capital markets, and in retrospect, the deal is worth it! Overnight, the employees of Huadian Chinese funded enterprises became the gold collar of Emerson, a foreign company. A few years later, some of the dreamers chose to leave their jobs and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This is the famous "Huawei Electric-Emerson" Depart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field of power electronic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Huadian). They have both the desperate spirit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to survive in desperate circumstances, as well as the standard operation ability of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a broa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is group now has ten A share listed companies, and a large scal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y foreign companies. There are still many start-ups that have not yet been listed in the system, and are developing at a firm pace. This is the largest number of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s entrepreneurship system, more than ZTE, BAT in any of the departing staff entrepreneurship department. It happens that there is a similar case. In 2006 Huawei sold its 49% stake in 3COM to 3COM for $882 million, putting on a cotton-padded jacket befor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course of 3COM's dazzling capital operation later, there were also three of China's entrepreneurial departments with the same spirit of "woodlouse spirit" and "international norm", such as Yu Shi Technology (one of China's top three intelligent security guards, combined with thousand square technology), Deep, Hongshan, and DreamWorks workshop. Sell HUAWEI electric, get the winter jacket. HUAWEI's communications power company, which is called HUAWEI electric. Formerly a subsidiary of Huawei Technologies, Mobeck (Morse, Bell, Marconi, the three inventors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later renamed Huawei Communications, and later reorganized the power sector to become Huawei Electric Company. In order to sell the requirement, the company name is changed to "San Sheng Electric". The most professional public name in the power industry, the "power generation", is operated by Daixin News Agency. He is known as the "power village" village head. He is also the initiator of "all the way to love" (HUAWEI electric and Emerson departing employee community). He went to HUAWEI electric after graduating from Southeast University in 1997. We are alumni. I have always wanted to prove that two of us were originally a family 500 years ago, but have not yet succeeded. In the last century, many people drew convenience and made "Dai" abbreviated as "generation". However, the surname of "surname" also existed, and there was a "generation of country" in history. Born in Fuping, Shaanxi Province, the old generation often talks about fresh persimmons in his hometown, which makes our mouth water. Every year, after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he gradually turns cool. He sells fresh persimmon in his hometown. The sale period is only one month, and the expiration date is not waiting. Dai Xin she (left) and Dai Hui Get down to business. I am the main equipment of GSM mobile communications, and my competitors are all global powers. But the power supply is a supporting business, not Huawei's main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rivals are basically domestic companies, so Huawei's electric revenue and profits are very good, very sell. In 1998, I accompanied the director of HUAWEI electric, Nie Guoliang, to see the director of Xinjia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Bureau. During the exchange, the director told a story: the porter of Urumqi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ureau pooled money to invest Huawei Electric (Mobeck) 270,000 yuan, and made a lot of money in dividends. Envy, envy and hate! The first time I got off the line was when I went to Nanjing in 1998. The sales manager in charge of the power supply took me to meet the customers in the mobile company and felt that they had a special face in selling the power supply. I sell the GSM main equipment, the customer is very polite, but the discussion stops. On October 12, 2001, Huawei sold its power company, Ansheng Electric, to Emerson Electric China Investment Limited for about $750 million at a price exceeding 400% of its net worth. In March of next year, an electric appliance was renamed Emerson network energ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Emerson). Yongsheng, vice president, is the main driver of this work. "At that time we looked for a lot of companies, the first time Lucent wanted to buy, and then did not talk about it, but it sold its network energy department. Later, I talked to several other companies, and finally locked in Emerson, who is very complementary to Huawei Electric, for $750 million. This is the largest Chinese sale of high-tech assets to the United States. Zheng Baoyong, vice president of HUAWEI parent company (A Bao) 华为通信电源,华为电源官网,华为高频开关电源,华为-48v开关电源,华为开关电源模块,华为网络机柜,华为服务器机柜,华为室外一体化机柜,华为OLT电源,华为直流电源,华为开关电源,华为综合柜,华为UPS,UPS5000-E,UPS2000-A,UPS2000-G,UPS8000-D,UPS5000-A,华为TP48200,华为TP48300,华为TP48600 华为-48v通信高频直流开关电源 华为通信电源,华为开关电源,华为-48v开关电源,华为高频开关电源,华为直流电源 |